「醫學、法律、商業與工程,都是卓越的追求目標,並支撐著人類活下去。但詩篇、美、浪漫與愛情,是這些證明我們真的活著。」著名電影《春風化雨》(Dead Poets Society)中,Robin Williams 飾演的英文文學老師,如此說道。
無論是台灣的傳統教育現場,或是社會普遍的職涯選擇,藝術人文始終是人跡罕至的一條路。普遍的階級複製現象,導致高收入、高教育水平家庭培養出的孩子,多半傾向選擇醫科、法律、金融或高科技產業等職業。加上居高不下的高等學歷迷思,使得人文科目經常受到漠視,課堂被挪用給主科目如國英數來複習、考試的狀況,是所有國、高中生都有過的經驗。這樣的現象,使得勇於投身藝文產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,更讓許多相關領域的專家憂慮不已。
不過,在這個網路時代,開始盛行的線上課程正為人文學科打開一扇嶄新的窗。這篇文章裡,就讓我們來談談網路線上課程如何用三大特點,翻轉人文學科的的地位與未來!
線上課程 特點一:重視進修與培養專業,完勝理論研究!
圖片來源:Pexels
以高等菁英教育來說,大部分的人文學科最終都導向「研究學者」一途,對於許多尚不確定是否要以「做研究」為終生志業的高中、大學生,自然成為一場不敢下注的豪賭。
相對而言,藝術人文相關的線上課程,並不著重於理論與研究,而是強調在學/在職同時的進修,課綱也偏生活化、多元化,滿足各種年齡層、對不同領域有興趣的族群。零基礎的學生,可以從最基本的概論上起;而已經受過相關教育或訓練的學生,也可以針對自己想要的面向,繼續加強。無論是因為在相關產業工作而想培養專業,或是因為個人志向而決定拓展技能與知識,都能透過線上課程達到目的。
簡單來說,線上課程無疑是提供已經做出選擇(如:科系、職業……)的人們,一個重新探索人文學科的契機,並藉此開拓以前在學校較為封閉的視野,讓大家在陶冶之餘,更有更深入思考改變的機會!
線上課程 特點二:死板課綱、測驗考試OUT,互相激盪才是王道!
圖片來源:Pexels
相對於我們國高中課綱所教授的人文學科,總是死背了又忘記,線上課程更強調的是透過活潑的素材和現實的運用,將硬梆梆的知識軟化,成為學生的「素養」與「軟實力」。在線上課程中,唐詩三百首變成了「如何在簡報會議上,以優美字句擄獲聽眾」;英語課文背誦變成了「母語使用者(native speaker)才會說的日常用語」;歷史課的大事年表變成了「從工業發展和教育制度,看德國如何從二戰廢墟中浴火重生」。
除了教學內容更加具體、實際之外,藝術人文領域的線上課程,也有許許多多可能的進行方式。微課程、討論課、辯論、工作坊、論壇……等等,都是線上課程的老師們樂於嘗試的教學模式。研究指出,相較於自然學科的討論,學員通常在解決問題、找到答案後便結束互動,人文學科領域則會讓學生們展開更深刻的討論。
此外,線上課程的學員們背景迥異,能夠給出不同面向的看法,進而透過討論、合作來踏出同溫層。因此,線上課程不利用考試與測驗,逼學生硬背知識,而是透過專題研究、主題探討,讓具有不同教育和專業背景的族群,能一起深入體驗人文藝術的奧妙!
線上課程 特點三:來自各產業的專家,傳授實戰經驗絕不馬虎!
圖片來源:Pexels
對於許多社會人士來說,考慮投身或轉換跑道至藝術人文產業,最困難的就是要怎麼樣跨出第一步。這也就是為什麼,聽取領域內專家的經驗,是非常重要的關鍵。
比起實體開課,線上課程的成本低、課綱設計彈性,也沒有時間、地點等限制,因此能夠讓專家有更多機會,用簡短的時間分享自己在業界闖蕩的實戰經驗。從一開始如何進入產業,到後來的各種經驗與嘗試,比起單純的知識累積,相對是更加難能可貴的資訊。國外有名的線上教學平台 Master Class,就召集演藝圈、烹飪界、科技業的巨星與大亨,給學員專業建議和指引,這可是千金萬金不換的深厚資產呢!
近年來漸漸興盛的線上課程,無疑為人文科學帶來了新的面貌,讓離開了學校體制的社會人士,再次有機會從不同方向來審視這門學問。無論是學生或是社會人士,都能利用自己的閒暇時間,在網路上吸收更多相關的知識,也為藝術人文產業注入新的能量與希望!
Comentarios